找到相关内容698篇,用时16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陈那唯识理论的初探

    第七),相对於潜在意识(即第八)而被称为是“现势 的” (prav.rtti-vij~naana) (12)。现势的并不是认 存在外境的对象,而是在... 三分说。但他认为以唯识的立场来说,三量各别其实也是一 种错误的见解,以“境无有”的立场来说,三量不异的自 证理论才是获得正知的唯一法门。欲体证三量一体的境界, ...

    陈宗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1846718.html
  • 佛教心理学浅测

    说有第七的末那和第八的阿赖耶识。今且先讲六。   六是眼识、耳识、鼻识、舌识、身识、意识。就中眼、耳、鼻、舌、身识亦名前五,意识亦名第六,合达六种,亦名前六。前六的通性如何呢?《顺正理论...集起的心即第八,思量的意即第七,了别的即第六。  为什么要立出这许多异名,有这许多分析呢?《大智度论》(卷三十六)说:  “心有二种:一者念念生灭心,二者次第相续心。”  又说:  “前意已灭...

    梁启超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14446787.html
  • 唯识五义

    述记》 317页 更注明此是第七之对象。如此解执藏,已离第八的作用言。疑有误。余二义见下)。 以上,可以说是沿轮回问题、行为问题、因果问题、生命现象问题所建立起来的阿赖耶识的主体...一有漏性的存 318页 在,应至烦恼灭尽才能舍染得净,成为无漏的第八(智),生起无漏的佛境界。但是,世亲认为修行者到第七地,烦恼障断,众生不再执阿赖耶识为自我,此时便可以把阿赖耶识的名目...

    霍韬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34347079.html
  • 凡圣所见世界究竟有何不同?

    意识仍在习惯成自然地自动运行,比如第七执着有我的微细意识已经形成了非常稳定的自动运行机制,所以人们说“人不为我,天诛地灭”还真是有点事实依据的。这些意识活动的同时都会留下记忆,也就是熏成新的种子,...实际存在的世界,但有这幅用意的三色视觉语言描画的地图作参考,我们就可以活动了。虽然色彩简单了点儿,描绘也很笨拙,但还是比狗啊牛啊的强多了,它们的视觉语言是黑白色的,好像惨兮兮的,可我们要跟天人相比的话...

    大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0647431.html
  • 刘立千著:印藏佛教史(2)

    感觉。或不俱起,即离官觉之单独构思,如幻想预计等。此即形质无形质,乃至过去、未来、现在三世均能缘虑。第七,梵云末那,即自我意识。唯识学以此,以第八为所依,而又以第八为对象,向之恒审推度,即...智,谓前五转为成所作智,第六为妙观察智,第七为平等性智,第八为大圆镜智,最后竟识圆,即成法界体性智也。  至于证果后涅槃与佛身土之建立,与大乘之所共许,略有出入,兹不尽述也。  注释:  (...

    刘立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4247703.html
  • 佛法义理(3)

    意识:以第七末那为所依,以一切诸法为所缘的心识。意识可分为与前五并生的“五俱意识”及单独产生的“独头意识”两种。其它仅能缘现在法,只有第六意识能遍缘过去、现在、未来三世一切诸法。所以,意识又称为一切境识,在八中最为猛利敏捷,三界九地一切迷悟升沉之业,无一不由此意识所作。  第七、末那:是恒执第八阿赖耶识为实我、实法的心识。又此是我执的根本,若执着迷妄,则造诸恶业,轮回生死;反之,则断灭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85447721.html
  • 莫把禅学当禅那

    大地等的器界,为赖耶的相分  (然地论师,都摄属第七中)。但此,是微细的心境,是不可思议的。所以  《成唯识论》,说为‘不可知执受、处、了’。总之,此中所说的,似乎次第  相生,而实是当下动,当下见,...不只是禅学,而是趣向解脱的涅槃之道。  贰、 《借壳指月(二)-飞越看话禅》指出行者之修习理念与方法  一、本书的内容纲要:  本书从第一讲到第七讲是以博山和尚之示初心做工夫警语共41则,作为行者初学之...

    释圆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95147871.html
  • 日本权田雷斧著 王弘愿译:密宗纲要(2)

    思量 ]。恒审思量第八见分为自内我故,即第七也。「赖耶」此云「藏识」,以能含藏诸种子故,有「能藏、所藏、执藏」义,即第八。此八加「庵摩罗识」,即云「九」。庵摩罗,此云「白净」,即第九「纯净...,故喻曰「大圆镜智」。因位之第七末那,与「我痴、我见、我慢、我疑」四烦恼相应,而任运执「我他彼此」之差别,为此差别之执故,则第八识受染污,前六识亦受染污,及至果位,转而为缘一切法平等性即真如实相之智...

    日本权田雷斧著 王弘愿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047927.html
  • 禅宗三关与密宗三妄

    能现,能取境界,而起念相属,故说为“意”,梵名“末那”,属第七。于第八中虽生境界相,而未起分别,而末那,心起妄念而生分别,实则分别乃分别自心,所以心生则种种法生,心灭则种种法灭。可见末那则以第八...必须经历三关”,也未有确切开示。 值得注意的是,经中云:“法无顿渐,人有利钝,迷即渐契,悟人顿修,自本心,自见本性”。又在示法海偈中说:  即心名慧 即佛乃定  定慧等持 意中清净  悟此法门 由汝...

    唐普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247932.html
  • 印度密教管窥

    后期密教将它分割成部,只是理论的事,并非实修的事。  ②《大日经》是他受用身的普门大法,灌顶后,经不动明王破诸障,证三摩地菩提心,转第七为平等性智,成福德庄严身,转第六为妙观察智,成大乐智能身,终成...可证,不是凡夫用意能够认识清楚的。所以被叫秘密教,或简称为密教。唐朝时有人叫毗卢教。又因持颂真言为其特征之一,所以也叫真言宗。从此佛教中有密教之名词出现。因为密教能引导行者即身证佛位,所以称为一乘教...

    唐普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02647942.html